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范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刑法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属于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则是规定追诉犯罪的程序、追诉机关、审判机关的权力范围、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以及相互的法律关系,属于刑事程序法。
新刑事诉讼法重点完善了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辩护权利。根据新修订的法律,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采取强制措施时,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新刑事诉讼法修订了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并加强了对律师依法履行职责的保障。根据新法律,辩护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且会见不受监听。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需要经侦查机关许可。
此外,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阅卷的范围,允许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
新刑事诉讼法强化了对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以进一步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职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新法律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申诉或控告。申诉或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于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或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
新刑事诉讼法补充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以保证案件质量,正确定罪量刑。根据新法律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于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物证、书证,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导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正确理解和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本项规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第十五
刑事和解制度是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改而引入的一项司法制度改革。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
现行刑事诉讼法将有罪证明标准规定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基本精神是正确的,不必修改,只是在一定情况下过于绝对。为此,《刑诉法修改建议稿》坚持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对推定的适用作出了规定,即:“下列事实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