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追诉时效的起算标准以及期限并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对此也鲜有探讨。
基于共同犯罪的共同性,对于共同犯罪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应当同时考虑犯罪行为的独立性和共同性两个特点。就独立性而言,各个共同犯罪人的具体适用追诉时效期限,理论上应当以其各自犯罪行为原有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准。就共同性而言,各个共同犯罪人因为具体分工而完成犯罪行为的时间可能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其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相反,应当从共同犯罪人中最后一次犯罪行为完成之日开始计算追诉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以下期限后不再追诉:
根据以上规定,犯罪行为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将不再受到追诉。如果在二十年之后认为有必要追诉,必须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核准。
共同犯罪中追诉时效的计算方式:应该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具体期限要依据法定最高判刑确定。基于共同犯罪的共同性,各个共同犯罪人因具体分工而或早或晚得以完成的犯罪行为,并不因其本身行为的完成时间而导致其应有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均应当始自于同一时间点,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包庇罪的最高可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因此追诉时效为15年。
关于共同犯罪诉讼时效的起算标准以及期限,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理论界也鲜为论及。就共同性而言,各个共同犯罪人因具体分工而或早或晚得以完成的犯罪行为,并不因其本身行为的完成时间而导致其应有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