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应当仔细审查相关证据,确保犯罪事实和情节的清楚,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以及对犯罪性质和罪名的正确判断。
2. 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人民检察院应当全面调查犯罪事实,确保不遗漏任何罪行,并追究所有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的责任。
3. 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判断是否存在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决定。
4. 有无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应当注意是否存在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并根据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5. 侦查活动是否合法。人民检察院应当审查侦查活动的合法性,确保侦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规定,不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遵守上述注意事项,人民检察院可以有效履行其侦查监督职责,保障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同时,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复议和复核机制也为错误决定的纠正提供了有效途径。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及行使条件。法律依据包括相关法律规定,如情节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等可撤回起诉。行使条件则需满足不存在犯罪事实、犯罪事实并非被告所为等实质条件以及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的形式要件。撤诉与其他诉讼程序有明显区别,一经准许,原诉讼
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利及其相关程序。当被不起诉人对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存在异议时,可向检察院申诉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对此决定的申诉权。在特定情境下,被不起诉人如有合理的理由认为自己未犯罪,仍可申诉并提出赔偿。申诉程序包括复查、
刑事案件中证据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应作出不起诉决定,解除相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对于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应当撤销案件或不起诉等。同时,公安机关应当侦查收集证据,法院则应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判决
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检察院不起诉后,公安、被害人和被不起诉人的复议期限和情形。公安机关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要求复议,但期限未明确规定。被害人或被不起诉人如认为不起诉决定有误,可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诉或复议,检察院将作出复查决定。不起诉的情形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