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之后警方也进行立案,后来其家属积极的跟受害者家属进行和解,得到了受害者家属的撤案,未成年犯罪者没有承担太多的责任,但其家长还担心犯罪记录问题,未成年犯罪后撤案后还能查到记录不?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提供一些意见。
未成年犯罪后撤案后还能查到记录吗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处理,实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犯罪行为,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予以犯罪记录封存。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实施“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具体体现,符合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趋势,借鉴了司法改革的成功经验,也符合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司法举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为犯罪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消除了犯罪标签,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对于已被封存的犯罪记录如何进行查询,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理解。
犯罪记录查询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记录的查询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即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以查询已经封存的犯罪记录。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人民检察院的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及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对查询封存的犯罪记录的规定相对较为原则性。
犯罪记录封存的条件和查询限制
根据相关规定,犯罪记录封存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二是被判处的刑罚为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封存后,犯罪记录仍然存在,但非法定情形下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因此,在公安机关查询到有犯罪记录是正常的。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轻处罚意味着在法定刑的下限处以刑罚;减轻处罚意味着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处以刑罚,例如应判处五年以上刑罚的,实际判处在五年以下。
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事处罚
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根据情况不予刑事处罚,而是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采取收容管教的措施。必要的情况包括家庭无人管教、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缺乏管教能力,或者社会群众、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强烈要求政府收容教养的情况。政府在从社会保护的角度出发,可以采取收容教养的措施。
特殊情况下的刑事责任承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犯下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或拐卖妇女、儿童并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