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戒毒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
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戒毒治疗应当遵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戒毒治疗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根据法律规定,戒毒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戒毒治疗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戒毒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行为将受到以下处罚:
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违法行为停止违法业务活动,并对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没收。如果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区康复是指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接受的一种康复方式。根据相关规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戒毒人员接受不超过3年的社区康复。
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应当在收到责令社区康复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并签订社区康复协议。如果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拒绝接受或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并再次吸食或注射毒品,将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不得提前解除。
负责社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为社区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和辅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以及就学、就业、就医援助。
社区康复期满后,社区康复执行地公安机关将出具解除社区康复通知书,并在7日内通知社区康复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同时将通知书送达社区康复人员本人及其家属。
自愿戒毒人员、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可以自愿与戒毒康复场所签订协议,到戒毒康复场所接受戒毒康复、生活和劳动。戒毒康复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康复、职业技能培训和生产劳动条件。
戒毒康复场所应当加强管理,严禁毒品流入,并建立戒毒康复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机制。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时,应当按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诈骗罪立案后对子女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对子女的主要影响是政治审查是否通过。文章详细列举了影响子女政治审查的情形,包括曾被刑事处罚、涉及违纪违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的单位征集新兵需要满足的其他条件。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