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对自己权益予以保护的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和第136条的规定,对于医疗事故争议的诉讼时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医疗侵权纠纷是指患者与医院之间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害纠纷。对于此类纠纷,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患者如欲追究医院侵权责任的诉讼,需要在医疗事故发生之日起的1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合同违约纠纷是指患者与医院之间因医疗合同履行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对于此类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患者如将医疗纠纷作为一种医疗合同纠纷来处理,则需要在医疗事故发生之日起的2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受理医疗纠纷案件大多以医疗侵权纠纷为主。因此,作为患者及其家属,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免超过诉讼时效而失去胜诉的权利。
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投诉,表达对医疗事故的不满和要求赔偿的意愿。
为了保证证据的完整性,患者需要复印并封存相关的病历资料,以备日后使用。
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医疗事故,请求进行鉴定和调解。
经过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将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确定医疗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如果对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满意,患者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进一步的救济。
医疗鉴定是为了确定医疗事故的原因和责任,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患者和医院共同向市医疗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或委托第三方进行鉴定。
市医疗鉴定委员会受理申请并收取相应的鉴定费用。
患者需要提交相关的陈述书和其他材料,以供医疗鉴定委员会进行审查和调查。
根据专家名录,医疗鉴定委员会选出需要回避的专家,并随机抽取其他专家组成鉴定组。患者和医院各有15分钟的陈述时间。
专家鉴定组进行讨论,并出具医疗鉴定结论报告,确定医疗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如果对医疗鉴定结果不满意,患者可以向省医疗鉴定委员会提起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九级伤残是否能算作肢体残废的问题。根据规定,伤残鉴定级别不是颁发残疾证的唯一因素。九级伤残通常不符合申领残疾证的条件,需根据残疾情况评估判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三级医疗事故的分类以及如何处理医疗事故全责的问题。可以通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人民法院解决医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权利的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的规定,医疗事故的案由有两种,一种是侵权,一种是合同,相应的诉讼实效,按侵权是1年,按合同是两年。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起始时间是从知道或应该知道损害或医疗服务合同违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总体而言,就是以客观标准考察医生诊断时的心理状态,考察其有无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医疗事故损害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