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历是患者就诊时最原始的证据材料,包括病人的主诉、医生的查体、诊断及处理意见等。住院病历则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历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抢救结束后补记的病历资料等。门诊及住院病历是病情发展和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于认定医疗过失具有重要依据。
化验单及各辅助科室的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脑电图、B超结果、X片等,是医生诊断时的重要参考,也对于认定医疗事故具有很大价值。
医疗事故中,由于医疗人员用错药或发错药导致的案件较为常见。因此,患者所服用药品的处方笺的底方及其复印件、剩余药液及药品包装袋等在此类案件中具有极高的证明力,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保存。
手术中切除组织是证明手术失误的重要证据之一,如果有条件,应尽可能保存。
输血、输液反应引起的医疗事故在实践中占有相当比例,剩余液是这类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在输血或输液发生后,患者应注意保存静脉点滴剩余液和剩余的血液。
对于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案件而言,死者尸体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对于那些因不明原因导致的案件,应尽量动员患者家属及时进行尸检,以查明医方对患者的死亡是否负有责任。
上述有关医疗事故案件的证据,有的保存在患者手中,如门诊病历及门诊X光片、CT片等,但更多的则被医院以档案形式保存。在调查取证工作中,司法人员应尽可能取得患者和医疗单位的配合和支持。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定义及程序。该程序由医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进行,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家,分为受理、调查和作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可选择鉴定委员会委员并组成鉴定委员会。调查阶段以书面调查为主,当事人可委托医学专家或律师出席提供证据和辩论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