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5日,原告胡*宇因左上肢受伤到被告铜山县棠张镇卫生院就诊。经诊断为左肱骨折,进行了石膏固定手术。数月后,取下石膏后发现肘部出现外翻畸形。随后,原告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铜山县棠张镇卫生院、铜山县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但病情逐渐恶化。双方协商未果,原告遂将被告告上法庭。
在诉讼过程中,铜山县人民法院要求被告提供2001年度X线摄片登记本。然而,被告提供的登记本在年份上被发现有明显改动。随后,被告又称所提供的登记本不是X线摄片登记本,并且拒绝提供2001年度摄片评片登记本。
2004年10月12日,原告胡*宇向铜山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声称,2001年5月26日,他因左上肢受伤到被告处就诊。经过拍片检查后,被告为原告进行了石膏外固定。数月后,取下石膏后发现肘部出现外翻畸形。被告让原告用手按摩,但随着时间推移,畸形程度加重。原告多次要求被告提供X光片,但被告声称已销毁。因此,原告认为被告的医疗措施失误,导致他的左上肢出现畸形和残疾。他现在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营养费和交通费5000元,以及其他损失。
被告辩称,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被告查看了相关资料后未发现原告在2001年5月曾到该院就诊。被告认为原告应承担举证责任。即使原告到医院就诊,他应该能预见到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被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铜山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告提供了录音资料,证明他的父母与被告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涉,证实了原告在2001年5月曾在被告处就诊。被告对该录音资料不予质证,被视为放弃了质证权利。根据常理,被告应该保留X线摄片评片登记本和X线摄片,但被告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
因此,法院认定原告和被告之间存在医患关系。被告在限期内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原告的诊疗和护理符合医疗原则,不存在过错。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应推定被告在对原告的治疗和护理中存在过错。被告应赔偿原告的相关损失。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因治疗行为对他造成的人身损害而产生的医疗费和交通费,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予以支持。至于原告要求赔偿营养费的主张,由于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铜山县人民法院于2004年12月11日作出如下判决:
被告铜山县棠张镇卫生院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胡*宇医疗费7.5元,交通费111.5元,并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50元,其他诉讼费450元,原告负担400元,被告负担100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铜山县棠张镇卫生院不服,提出上诉。上诉理由如下: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上诉人提供了证明2001年5月原告曾在其处就诊的录音资料。一审法院要求被告相关人员出庭质证,但被告放弃了该项权利,应视为对录音内容真实性的认可。根据录音治疗记录,可以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医患关系的事实。上诉人既没有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也不能证明其医疗行为与被上诉人的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被上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以上理由,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及适用法律上没有错误,判决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于2005年3月24日作出如下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耳聋职业病鉴定后是否可以办理残疾证的问题。文中介绍了残疾证的办理程序、听力残疾的分级标准、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办理残疾证需前往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根据听力损失等级进行分级,评定后获得相应等级的听力残疾证。同时,介绍了听力残疾的检查环境要求和评定方法
当事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受理机关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后由婚姻登记机关记录。对于无效婚姻,不产生配偶身份,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需协商或法院裁定,同时涉及法律后果如刑事责任等。
法医物证鉴定的意义和程序。法医物证鉴定利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等。鉴定程序包括案件来源、委托、受理、检材保存和检验。检材主要采用DNA分析技术,使用PCR检测ST和线粒体DNA长度多态性。
法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力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没有权力强制要求医患双方或单方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过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且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时,法院才会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法律强调当事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