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中是否需要进行尸检并不是绝对必要的。
如果死亡原因明确,或者可以从病历中得出死亡原因,那么尸检就不是必须的。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于确定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错误,以及这个错误是否与患者的损害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患者死亡是由于疾病的进展而没有医疗错误,理论上是无法获得赔偿的。另外,即使存在医疗错误,如果错误与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不会获得赔偿。
医学鉴定机构在接到委托书后,会进行审核并发出受理通知书。从受理通知书发出之日起的5天内,双方当事人会被通知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包括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医学鉴定机构会根据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原则上,专家鉴定组至少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而且主要学科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总数的一半。在鉴定会召开前20天之前,医学鉴定机构会通知双方当事人或其委托人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
医学鉴定机构会在鉴定会召开前1周内通知医、患、鉴定专家三方。每方出席鉴定的人数不得超过3人。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都不会影响鉴定的进行。
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后的15天内,向原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者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如果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并且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某医院与患者因医疗纠纷达成的和解协议。双方依据相关法规,在平等、自愿原则下协商解决。协议内容包括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赔偿支付方式、终结争议方式等。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并公证之日起生效。
医疗事故的法律程序,包括基本事项、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等。患者可以选择提起医疗侵权民事赔偿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而医疗机构只能提起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文中还详述了当事人应提交的材料及证据,以及各个程序中的具体步骤和要点。同时提醒,
医疗纠纷过了三年是否还能起诉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存在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等,可使诉讼时效中止或重新计算。因此,医疗纠纷过了三年仍有可能起诉,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法规和案件细节综合判断。当事人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