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具体来说,当身体受到伤害需要赔偿时,医疗纠纷的赔偿请求时效为一年。如果伤害是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计算;如果伤害在当时未被发现,后经检查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认之日起计算。
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人身受到伤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从权利被侵害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时间起算。具体起算时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民事权利被侵害之日”。
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其职责是贯彻实施卫生方针政策,保障人民的健康。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医疗纠纷的解决是基于其职责的需要。当医疗机构和患者无法单独协商达成协议时,可以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协商。
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医疗纠纷时依据医学会作出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然而,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主要来自医疗机构,这可能导致患方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论产生质疑。由于卫生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存在特殊关系,所以在处理该类纠纷时,无论是机构还是过程都难以使患者满意。因此,卫生行政机关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提出的调解意见有时难以得到患方的认可,从而难以成功解决医疗纠纷。
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的时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原告李丙孬等人诉嵩县德亭乡卫生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原告李丙孬等人的亲属在卫生院分娩过程中死亡,双方达成协议后原告起诉要求赔偿。法院认定协议有效,维持协议内容,但经过调解双方自愿另行达成协议。文章还讨论了正确处理此类案件的关键是确定案由,不同案由决定
关于医疗费用的强制支付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抢救治疗时,当事人应预付医疗费用,公安机关也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工伤事故中,职工需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费用符合相关标准才能获得赔偿。赔偿金额计算公式包括诊疗、药品和住院服务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的调解和法律诉讼问题。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患沟通消除误会矛盾。对于未调解成功的医疗纠纷可以进行司法鉴定明确是否为医疗事故并进行等级评估,涉及非诉讼案件的受理决定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鉴定后,双方可进行法律诉讼,法院依法判决。当事人不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