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强制医疗进行监督的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强制医疗机构在对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的过程中违反了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提出纠正意见。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百五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强制医疗执行监督中发现被强制医疗的人不符合强制医疗条件或者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决定可能错误的情况下,应当在五日以内将相关材料转交给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材料的人民检察院负责捕诉的部门应当在二十日以内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情况和处理意见反馈给负责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人民检察院。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案件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由相应的办案机关委托进行。当事人、代理人、辩护诉讼代理人提出鉴定要求时,应当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办案机关同意后,将委托鉴定的事项交由办案机关委托鉴定。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委托或申请应当到当地的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并提交精神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精神病司法鉴定申请书。此外,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的人应当按照规定交纳鉴定费。司法鉴定中心对鉴定费的标准应参照省物价局的收费标准。在接受鉴定委托或鉴定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受理后,司法鉴定中心应当向委托机关或申请单位出具《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一般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司法鉴定中心应当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
在实施鉴定前,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并进行必要的核实。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的评定和因果关系的评定要准确。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办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员主持,参加司法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两人。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本中心公章后生效。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的相关规定。内容包括立案程序、审理程序、新证据定义以及重新审理处理和指令再审案件的具体规定。规范了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旨在确保刑事抗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项目计算方法。具体涵盖了从医疗费用到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各项赔偿标准。对于残疾生活补助费用,赔偿年限受患者年龄影响,60岁以上患者赔偿年限有限制。其他赔偿项目也各自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发布最新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加强涉产权刑事申诉和国家赔偿案件的办理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活动。通知强调重点审查侵害产权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要求各省级检察院选取涉产权且有纠正可能的案件进行公开审查,以期监督纠正一批案
医疗事故后的投诉程序及赔偿方式。患者及家属需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涉及调查处理和医疗鉴定等程序。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赔偿可通过协商处理、调解处理及民事诉讼等途径进行。投诉方法包括拨打医院医务科电话、县卫生局医政股电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