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被告江西省吉水县白水卫生院派遣两名医生前往白水镇下车村小学进行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接种后的第二天下午,9岁的学生陈-军感到腹部胀痛。当天就诊后,次日上午抢救无效死亡。吉安医专尸解结果显示,他死于中毒性休克。法院委托吉安市医学会进行鉴定,鉴定结论认为陈-军接种的甲肝疫苗质量可靠,他的死亡与接种的甲肝疫苗无直接因果关系,因此不属于医疗事故。
在处理本案时,法院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鉴定结果,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因此医疗机构无需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根据《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使用说明书》的明确记载,接种甲肝疫苗有四种禁忌症。由于医疗机构未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应承担赔偿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虽然根据鉴定结果,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根据2002年4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无需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这一规定与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相抵触。《民法通则》是基本法,而《条例》是法规,基本法的效力优于法规。因此,本案更适用于基于过错责任的损害赔偿,符合法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次,虽然陈-军的死亡与接种的甲肝疫苗无直接因果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但被告白水卫生院在为陈-军接种甲肝疫苗时,未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他们既未对陈-军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也未排除他患有禁忌症的可能性。这种操作不符合医疗操作规范,存在一定的过错,因此应对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根据过错责任的大小,应给予相应的赔偿。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后续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及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方式。患者的续医费用支付方式并非一次性结算,需以专家鉴定组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为依据。继续治疗费的计算复杂,涉及将来必然发生的费用。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涉及平均生活费、赔偿年限、赔偿系数和伤残评定时间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