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被告江西省吉水县白水卫生院派遣两名医生前往白水镇下车村小学进行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接种后的第二天下午,9岁的学生陈-军感到腹部胀痛。当天就诊后,次日上午抢救无效死亡。吉安医专尸解结果显示,他死于中毒性休克。法院委托吉安市医学会进行鉴定,鉴定结论认为陈-军接种的甲肝疫苗质量可靠,他的死亡与接种的甲肝疫苗无直接因果关系,因此不属于医疗事故。
在处理本案时,法院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鉴定结果,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因此医疗机构无需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根据《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使用说明书》的明确记载,接种甲肝疫苗有四种禁忌症。由于医疗机构未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应承担赔偿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虽然根据鉴定结果,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根据2002年4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无需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这一规定与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相抵触。《民法通则》是基本法,而《条例》是法规,基本法的效力优于法规。因此,本案更适用于基于过错责任的损害赔偿,符合法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次,虽然陈-军的死亡与接种的甲肝疫苗无直接因果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但被告白水卫生院在为陈-军接种甲肝疫苗时,未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他们既未对陈-军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也未排除他患有禁忌症的可能性。这种操作不符合医疗操作规范,存在一定的过错,因此应对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根据过错责任的大小,应给予相应的赔偿。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的两个重要技巧。一是及时复印封存资料,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复印封存病历等资料,以确保其真实性,避免院方篡改病历的嫌疑,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谨慎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机构应承担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
医疗纠纷赔偿不满意的处理方式,包括和解、调解和诉讼三个途径。和解需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协商,注意遵循法律法规;调解可请求卫生行政部门介入,调解结果需双方自愿接受;诉讼前可鉴定医疗事故或医疗过错,举证责任和案由选择有规定,已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仍可提起诉讼。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严重住院仅14小时便离奇死亡。患方指控医方未进行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起诉法院。律师根据医方提供的资料分析,医方存在多项医疗过错,包括未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进行规范治疗、未履行告知义务等。经治医生的医疗过错与患者
原告刘某因医疗事故导致的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等健康问题。刘某在西京医院就诊时因医师操作不当导致术中损伤,并因医院隐瞒病情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经司法鉴定和西安市医学会鉴定,西京医院存在医疗过失并承担主要责任。虽然西京医院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第三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