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民间借贷借的钱还不上,是属于民事纠纷,一般是不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所以是不需要坐牢的,但要是在对方起诉了之后,借款人恶意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定的,这个时候有很大可能被认定构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坐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八十四条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这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通融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对有关利息的规定进行解读。
关于利息
1、未约定,则不支持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约定不明,则自然人的不支持,非自然人间的法院自由裁量
自然人这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除自然人之间借贷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3、24%之内的,予以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换句话说: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还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4、36%之外的,超过部分不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欠债不还的法院执行程序。当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申报财产、查询财产情况并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对于失踪的债务人,债权人需通过法院起诉程序,经过公告传唤和缺席判决后,可采取拍卖债务人财产的方式来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而代为清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性质、债务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等。最新资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
多年前的欠款能否追回的问题。需要采取法律行动解决,并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二年,但也存在特殊情况。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若自愿履行则不受时效限制。在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并重新计算。
民间借贷中的合法利率问题。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法院支持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诉求。若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出借人应注意合法借贷关系、订立协议、提供担保、及时催收、运用法律及签订合同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