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民间借贷 > 向个人讨债技巧

向个人讨债技巧

时间:2020-07-21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0906
在现实生活中因债权债务产生的纠纷是非常多的,而债务人不清偿债务是造成债务纠纷的主要原因,而债务人不清偿债务的,债权人是可以追讨债权的,那么向个人讨债有哪些技巧?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向个人讨债技巧

(一)以毒攻毒法

对于有些忘性极强的欠债人,恼羞成怒的你又无法用黄*仁的讨钱办法来对付这些昔日的“杨*劳”。如此一来,难免会愁眉不展大伤脑筋。其实大可不必,俗话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编个充分的理由,花言巧语,分文不揣地约上欠债人逛商场,见到你喜爱的东西直接开口向他/她借钱。他/她欠你多少你就借多少,最好把利息也加进去。

(二)“易货”置换法

至于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往往把钱借给他/她以后就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且他们恐怕对你的讨钱招数也早有防范。不过也没关系,学会“易货置换法”准叫他/她防不胜防。首先注意观察属于欠债人的物品,其价值最好稍微大于或与所欠钱款等值。之后,找个最佳时机,装出没有任何动机的样子将其“借”到手。直到欠债人还清所欠债务之前你也拒不归还。这样就算是亡羊补牢,也不会为时过晚。

(三)借刀“杀鸡”法

实在无法直接对付欠债的“铁公鸡”,那就只能借刀杀“鸡”了。找一个和欠债人熟悉的人,当然,此人必须和你也很熟悉。然后,围绕你的经济困境对其大诉其苦,并把占用你钱财的欠债人罗列一番,旨在让对方出面替你向欠债人说出你难以启齿的讨钱话。此法也可以套换使用,直接找到欠债人表述一番,同样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不过这招需要一定的演技,千万不能被人发觉你是指桑骂槐,要不然容易弄巧成拙。

(四)动用武器法

对付那些“滚刀肉”般的欠债人,也许你即使是使尽浑身解数也依然无效。那就只能动用最后一招——诉诸法律。

个人债务纠纷起诉流程

包括提交诉状申请立案——法院发出受理通知——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开庭审理、质证、辩论——宣布判决结果——判决生效,执行。

起诉前进行财产保全,有利于维护权益,有利于执行。

1、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审查借贷

案件的起诉时,应当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2、民间借贷的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法院是缺席判决还是中止诉讼取决于是否“借贷关系明确”。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法院将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不明确,事实难以查清的,将中止诉讼。因此,出借人要保留有借款合同、借贷凭证等“借贷关系明确”的证据材料,否则一旦借款人失踪,案件将无限期“中止诉讼”。

3、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借贷纠纷案件,法院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欠款起诉家属是否会被追加为当事人

    在我国相关法律下,欠债被起诉的情况下家属是否会被追加为当事人的相关问题。法院会根据财产分割或继承情况追加配偶和亲属为当事人。同时,起诉追讨债务需提供的材料包括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担保、抵押物以及债务人违约行为和经济状况的证据等。除了起诉,第三方调解也是

  • 欠债还不起的刑事判决时间

    欠债还不起情况下的法律规定及讨债技巧。在我国,欠债不还被视为民事纠纷,需通过法院民事判决来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同时,文章提供了多种讨债技巧,如磨、缠、吵、扰、诉和转等,以应对赖账情况。最后强调,债权人应及时采取行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借款纠纷的处理方法

    借款纠纷的处理方法和如何撰写一份合法的借条。首先,对于借款纠纷,可以通过与借款人协商要求提供还款计划和欠条来解决;对于不善意拖欠债务的借款人,可以采取取证准备起诉的方式,如手机短信、录音录像和证人证言等作为证据。其次,在撰写借条时,需要明确标题、准确

  • 公司解散清算程序及时间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 债务追讨律师费用计算方法
  • 房屋抵押贷款最多可以贷几成
  • 信用卡透支消费10万未还能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