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归属 > 如何认定网络著作权是否被侵权

如何认定网络著作权是否被侵权

时间:2024-03-06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42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对于著作权侵权的情况经常都有发生的,这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是要接受法律责任的。那么如何认定网络著作权是否被侵权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网络著作权侵权认定及其形式

一、网络著作权侵权认定

1. 通过网络传送作品行为的侵权认定

通过网络服务器直接将作品传送至其他用户的行为,并不导致作品有形载体所有权或占有的转移,且作品的接收者系特定主体而非不特定公众。因此,该行为既不同于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发行行为,也不同于向公众提供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根据现行法律框架,可将该行为认定为复制行为。

2. 报刊杂志的电子化行为的侵权认定

除非经权利人同意,报刊、杂志的所有者将报刊、杂志电子化后置于网络上供人浏览、查阅,构成对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3. 网络定时播放行为的侵权认定

由于网络定时播放行为不允许用户选定时间,且系通过有线方式进行传输,不完全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广播权的定义。在《著作权法》未对此类行为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明确的情况下,可根据《著作权法》第20条第1款第(17)项的规定,按照“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兜底性条款来规范定时播放行为。

4. 网吧等局域网上传并传播作品行为的侵权认定

虽然网吧等局域网的开放范围和传播作品的范围有限,但由于用户可在其自行划定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任意选择一个时间点和一台局域网中的计算机终端获得作品,该行为传播作品的方式仍属于交互式传播。在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该行为构成对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5. 提供链接、搜索引擎或存储空间等服务行为的侵权认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根据内容提供者的指令,仅通过网络自动提供作品的存储、链接或搜索等服务,不对存储或传输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选择的,除非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应知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后仍不采取相应措施的,不能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6. 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认定

如果被控侵权人仅提供设备或技术,根据服务对象的指令提供自动的、单纯的网络接入服务,除非其对侵权内容进行选择、编辑和修改等,不能认定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7. 合作经营网站的侵权认定

提供链接的网站经营者与被链网站或网页的内容提供者存在共同经营等合作关系的,可认定其与后者属于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二、剽窃的形式

剽窃行为可分为原封不动或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以及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份窃为己有的行为。在实务中,后者居多,认定比较麻烦,有时候需要专家的认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版权补证的流程步骤

    版权补证的流程步骤。可以选择自行前往版权局办理或委托机构代办。自行办理需提交补证申请,准备补证材料并递交审查,通过后领取新证书。委托机构办理则通过咨询顾问提交申请,准备资料并提交至版权局审核,一般需要1-2个月完成审核并发放证书。

  •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的问题。为了提高著作权侵权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著作权法的学习,并采取防范措施。使用他人作品时需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并签订合同,审查稿件的独创性,与作者协商一致进行修改,并妥善处理权利人的撤稿声明。同时,根据《著作权法

  • 职务作品的分类

    职务作品的分类以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其中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特殊职务作品则是单位对外承担责任,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也做出了相关规定,

  • 品牌托管的含义

    品牌托管的概念及其意义。品牌托管是一种经营形式,品牌将部分管理职权委托给特定个人或机构代为管理。托管机构要求具备优势资源,与被托管单位形成互补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品牌托管有助于专业化分工、控制开支、建立激励制度,解决直营管理中的难题,并方便对上下级员

  •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
  • 侵权行为的法律定义
  • 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