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具备以下四个要件的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
1. 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商业秘密的行为;
2. 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商业秘密的行为;
3. 违反保密约定,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4. 明知或应知商业秘密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违反保密约定获得,依然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商业秘密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两大类。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应当以有形载体记录,并由保密义务人所感知。
技术信息包括专利、技术方案、图纸、产品等,相对容易被理解。
经营信息主要表现形式为客户名单和具体交易信息。
客户名单是指经营者通过调查和收集等活动获取的反映客户产品需求和价格要求等内容的信息。在判断是否为商业秘密时,关键要素是该客户名单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特殊、权利人特有,并且需要一定的努力和劳动才能获得。交易习惯、交易价格、交易品种等具有特殊性和特有性,难以从公开渠道中获取,需要通过权利人的努力和劳动,因此也具备商业秘密的特质。
具体交易信息指权利人与客户之间就某一项具体交易进行深入磋商、反复实践产生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具体交易本身、价格信息、物品信息等。一般来说,这些具体交易及相关信息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取,也属于商业秘密的一种表现形式。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业秘密的保护和侵犯行为都有明确规定。《刑法》第219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的罪状和相应的刑事责任。国家经贸委发布的通知明确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和范围的正确理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具体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
技术信息是指符合商业秘密定义的非专利技术。技术信息可以是有特定的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经营信息是指符合商业秘密定义的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方法、经验和策略。17
企业确定商业秘密之后,应当订立《商业秘密管理规定》。其主要内容有,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确定商业秘密的原则、商业秘密的标志方法以及商业秘密载体管理办法等。所以每个企业都应该依据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义,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自己的商业秘密范围,明确哪一类事项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