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的宗旨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潜能,防止知识产权执法措施或程序成为合法贸易的障碍,降低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有利于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现代企业的主要资产已不再是厂房和设备,而是研究开发成果以及知名商标和商誉等知识财产。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策略,监督制度实施,保证知识产权工作的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与企业产业特点和规模相协调,例如大型企业宜采取集权式管理模式,中型企业宜采用网络式管理模式,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宜采取点面结合的模式。
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对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增强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公司内部开设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课程,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树立产权意识,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自行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属于企业,企业应了解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秘密不被侵权。目前,一些国企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到位,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具有排他性和地域限制性时间限制性。充分利用这两种特性,有可能获得合法、无偿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机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证企业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取得主动地位的根本途径。企业应通过增加资金、先进设备和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研发强度,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实现技术突破,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然而,考虑到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近期内应将合法仿制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新产品,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展仿制活动,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诉讼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手段,合理利用可以解决纠纷,树立企业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形象,充分维护企业利益。
获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工商业标记的条件和流程。包括注册商标和获得专利权的要求,只有符合相关规定才能受到保护。例如商标注册要经过初步审定公告和异议期等流程;而申请专利的主题必须属于专利法定义内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且具有新
会展行业容易遭受知识产权侵权困扰。展会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名称、品牌和举办历史等无形资产方面,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类似的展会会重复举办。同时,参展商在展会上展示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如果得不到保护,企业将遭受巨大损失。会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指参展商展
中国企业在推向国际市场时,拥有丰富的产品加工经验和技术人员素质,但在创新能力方面仍需加强。为了在对外贸易中少碰壁、少吃亏,中国企业需要学会新的“游戏规则”,包括学会使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自己的产品。中国企业需要克服依赖政府的心理,学会自己解决具体问题,
企业对自己的软件产品或成果中的技术秘密,就当主动采取保密措施,否则无法认定为技术秘密,一旦发生企业“技术秘密”被泄露的情况,很难依法追究泄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个人业的软件产品已经冠以商品专用标识或者服务标识,要尽快完成商标或者服务标识的登记注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