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广泛应用于民品生产,以军带民,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军品科研生产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许多新发明源于美国,并且具有较高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军民融合机制畅通无阻,军品科研单位几乎没有完全从军的情况,近年来呈现出以民带军的趋势。美国航天工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发展态势,是因为其高度重视政治法律制度建设与改革,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
1980年,《拜-杜法案》的通过明确规定政府投资所获得的专利归完成单位所有,并要求必须申请专利以加速专利的实施。此外,美国还通过《联邦技术转移法》、《技术转让商业化法》、《美国发明人保护法》等法律进一步激励和保护发明创新者,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和国防建设。美国在国防采办条例和政府投资的国防项目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几乎所有美国国防部的武器开发研究合同都明确约定了知识产权相关条款。一方面,更多的知识产权归承包商所有,以鼓励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另一方面,详细规定了政府行使介入权的情况。在对外武器装备技术贸易中,美国政府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并将这种态势强加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些措施提高了政府投入的效率,加速了航天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
航天工业产生的知识产权主要涉及专利权、技术秘密权、版权、计算机软件权和技术资料权等,这些知识产权对政府(一般为代表政府的军方)和工业界(航天工业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
因此,建立我国航天工业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知识产权制度将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创新土壤,促进航天工业的发展。其次,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家利益。此外,知识产权制度还能平衡不特定第三人利益形式出现的社会利益,并保护智力成果研究开发的创新主体的利益。在研究航天知识产权制度时,我们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国防安全利益至上、激励自主创新、促进军用和民用技术相互转移。
获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工商业标记的条件和流程。包括注册商标和获得专利权的要求,只有符合相关规定才能受到保护。例如商标注册要经过初步审定公告和异议期等流程;而申请专利的主题必须属于专利法定义内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且具有新
知识产权制度依法对授予知识产权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的排他独占权,并保护这种独占权不受侵权,侵权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知识产权制度虽然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利益,但并不等于垄断。保护与公开这两者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是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以保护换取公开的调节
对于航天工业,如何进行高科技创新,也是政府、社会、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产权激励创新成为最为有效的手段,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通过产权激励政策,促使航天工业蓬勃的发展。因此政府和工业界关注的科技创新机制的建设的核心应当转移到建立知识产权制
知识产权制度依法对授予知识产权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的排他独占权,并保护这种独占权不受侵权,侵权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了这种独占性,就使得知识产权创造者或拥有者可以通过转让或实施生产取得经济利益、收回投资,这样才有继续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