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对其保护对象的控制权利。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非物质性的信息,无法像对待物质财产那样实施占有,因此权利人只能依靠法律赋予的权利来控制其权利保护对象。控制权是行使其他知识产权的前提条件。
使用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权利保护对象按照性质和用途进行使用的权利。例如,权利人可以使用专利方法生产产品,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自己的商标,可以展览自己的作品,可以发表、改编、表演自己的作品等。权利人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授权他人使用。
处分权是指权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自己的权利的权利。包括设定质权、许可他人使用、转让(出卖、赠与、投资)、抛弃等权利。
收益权是指通过使用或处分知识产权而获得财产利益的权利。
作为一种法律上的权利,知识产权当然具有排除他人侵害的权能。对于知识产权来说,排除侵害的权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法律意义。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迅速传播,被很多人掌握,而且掌握了信息的人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都可以实施,如生产专利产品、复制计算机软件、假冒注册商标等等。如果权利人不能有效排除这些侵权行为,其商业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从执法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的权利范围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界定的。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落入了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因此,明确权利人禁止权的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以及在涉外和国内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外国当事人作为原告的情况,法院需审查其在中国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并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在涉内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需证明其与案
**海洋焊接材料有限公司诉**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陈-刚和李*森商标转让纠纷一案。原告请求确认被告非法转让注册商标的行为系侵权行为,并要求确认原告系该注册商标的权利人。被告**代理公司辩称其行为合法,法律后果应由被代理人承担。**陈刚和李*森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该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超过二十年的权利受损情况将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
赔偿标准是损害赔偿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种衡量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准则,它直接影响到赔偿范围以及赔偿数额的确定。由此可见,以被告获利作为损害赔偿的标准达不到“补偿”受害人的目的,这有悖法律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制裁违法行为人的宗旨。再次,从“损害赔偿”自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