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诉主体为股东
股东直接诉讼权提起的根据是股东作为股份所有人即出资人的地位。它不同于投资者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例如证券市场特有的因虚假陈述而引发的民事索赔诉讼,其起诉主体可能是该做假公司的股东,也可能曾经是股东但起诉时并不具有股东身份。
2、诉讼目的为了维护股东自身的利益
股东直接诉讼权行使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股东自身的利益,以个人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
3、诉讼结果的归属于原告股东
股东直接诉讼权行使的结果归属于原告股东。
4、诉讼被告
诉讼被告为公司或者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股东直接诉讼的被告是公司或者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知识拓展:股东提起直接诉讼的种类
根据诉讼性质,将股东直接诉讼分为以下几类:
1、决议无效之诉
决议无效之诉,是指针对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提起的诉讼,提起诉讼的目的是请求法院确认决议无效。
2、决议撤销之诉
决议撤销之诉,是指针对股东大会召集、召开的程序以及表决程序存在瑕疵而对决议提起的诉讼,提起诉讼的目的是请求法院撤消该决议。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若关联股东对于股东会就关联事项的审议和决议未予回避,或关联方委派的董事对于董事会就关联事项的审议和决议未予回避,股东可以因表决程序违法而撤销该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
3、损害赔偿之诉
损害赔偿之诉,是指针对公司、其他股东(通常为大股东)、或董事及其他高管人员,违背股东个人意愿,损害了该股东财产权益而对侵害人提起的诉讼,其目的是请求获得赔偿或返还财产。
4、查阅权请求之诉
查阅权请求之诉,《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本次修改将增加股东的查阅请求权。这一规定,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老大难股东知情权问题,同时,也为股东损害赔偿诉讼的提起确保了法律上的救济途径。
股权转让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股权转让的价格、期限和方式,转让方的保证与声明,受让方的声明,公司盈亏的分担,税费负担,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协议中强调了审查股东资格证明的重要性,并提醒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的必要性。此外,文章还涉及股权转让登记完成后的一
企业破产后的债务处理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织来清理债权债务,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文中还提到了未成立清算组织的后果及变更清算组织为新的诉讼主体的实践情况。整个程序旨在平衡企业、股东、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公司章程的总则、公司名称和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信息、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以及公司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和议事规则。文章详细规定了股东的权益和出资情况,包括制定公司章程、参加股东会并行使表决权、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同时,文章
公司章程的设立背景和依据,明确了公司的宗旨和名称,规定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同时详细阐述了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出资的转让和董事会的设置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