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的积极职能表现为:
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比如法人的名称权可以转让给他人使用。
一般人格权作为一项个人的基本权利,具有如下的功能:
1、解释功能
由于一般人格权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它成为具体人格权的母权,成为对各项具体人格权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权利,决定各项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性质、具体内容以及其他具体人格权的区分界限。正因为如此,一般人格权对于具体人格权而言,具有解释的功能。当对具体人格权进行解释的时候,应当依据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为标准,对于有悖于一般人格权基本原理的对具体人格权的解释,应属无效。除了在学理解释上,一般人格权所具有的解释功能外,还具有在司法适用上的解释功能。在司法解释上,对于具体人格权立法应如何适用,也应依据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原理进行解释,在具体人格权的法律适用上,也不得违背一般人格权基本原理的要求。
2、创造功能
一般人格权是一种“渊源权”,或者叫做权利的渊源。事实上,它不是所有权利的渊源,而只是具体人格权的渊源权,从中可以引出各种具体的人格权。人格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纵观人格权的发展历史,它是一个从弱到强,从少到多,逐渐壮大的权利组合。尤其是在近现代民事立法上,创造了大量的具体人格权,使具体人格权达到十数种,其种类之多,使其他基本权利无法相比。这些权利的产生,无一不是依据一般人格权的渊源而创造出来的。在成文法国家,一般人格权的这种创造功能更为明显。成文法国家规定任何权利,必须依法明文,无明文,则无权利。这种成文法的局限性,使对新生的具体人格权的确认和保护不无障碍。
3、补充功能
一般人格权也是一种弹性的权利,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既可以概括现有的具体人格权,又可以创造新的人格权,还可以对尚未被具体人格权确认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发挥其补充功能,将这些具体人格利益概括在一般人格利益之中,以一般人格权进行法律保护。当这些没有被具体人格权所概括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时,即可依侵害一般人格权确认其为侵权行为,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救济其人格利益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三条 【人格标识许可使用】
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因素,包括伤情鉴定结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和行为方式等,以及造成的后果。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相关解释,规定自然人的人格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可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还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等因素
网络侵权的类型,主要包括侵害人格权、侵害财产利益和侵害知识产权三个方面。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如盗用姓名、肖像、发表攻击性文章、非法侵入电脑等,都属于侵害人格权。同时,通过网络侵犯财产利益,如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等也常见。此外,侵犯他人著作权
法人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涉及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商誉权、知名度权和形象权等。身份权则是法人作为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法人身份权、法人权利及法人义务等。
损害事实的分类及其定义,重点阐述了财产损害事实和精神损害事实。财产损害是对财产权利的侵害导致的财产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损失。精神损害是对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利的侵害导致的人格利益损害。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承担方式和内容,以及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