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债务已经履行;债务相互抵销;债权人免除债务等,而合同撤销的情形包括合同基于欺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形签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五百五十七条 【债权债务终止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1、合同终止后,便失去了法律上的效力。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原债权人不得主张合同债权,债务人也不再负合同义务,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同时,合同关系的终止,使合同的担保及其他从权利义务关系也归于消灭。如抵押权、违约金债权、利息债权等和主债权一样也归于消灭。
2、合同终止后,还应清理一切有关合同关系的手续,如负债字据的返还与注销。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债权人应将负债字据返还于债务人。债权人如能证明字据灭失,不能返还,应向债务人出具债务消灭的字据。
3、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通知,是指当事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将合同终止的有关事宜告诉合同对方当事人。协助,是指当事人一方配合另一方作好善后工作。保密,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终止后对于了解到的对方当事人的秘密不向外泄露。
应当注意的是,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算条款的效力。合同中的结算和清算条款是合同中相对独立的部分。所谓结算条款,就是当事人把某个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核算清楚的约定;清算在此意指金钱债务的了解。同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法的条款一样,合同中结算和清算都不因合同的终止而影响其效力。
民事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多种情形下解除合同,包括不可抗力、一方不履行主要债务、迟延履行债务等。对于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但需提前通知对方。新的民法典可能导致与之冲突的法律规定失效。
建设工程单方终止合同的赔偿问题(《合同法》于2020.12.31失效)
建设工程单方终止合同的赔偿问题,重点介绍了违约金的分类、特征和计算方式,包括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的不同之处。此外,还提到了最新资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违约金与定金的选择以及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等内容。
合同中的不安抗辩后是否能解除合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中止合同履行,若对方无法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这需要在满足一定条件并经过合理程序的前提下进行。
无权代理订立合同的相关内容。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包括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在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法律依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权代理的合同效力需经被代理人追认或善意相对人行使撤销权来确定。未经追认的合同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