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校园基本都会设门禁,超过门禁时间未及时返校,该学生的行为属于违反校园规定,并且在受伤后,将会被认定为擅自离校受伤,所以学校通常可以不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条 【教育机构的过错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典》规定,学校虽然接纳了学生,但是未接受监护权,所以学校对学生承担过错责任。所以,学生参加校园篮球比赛受伤,学校在其中并无不当的行为,比如提供了合格的赛场等,那么学校不应该在下列情况中承担法律责任:
1、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比如学校发生雷击致学生死亡的;
2、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比如学校外部发生群体事件造成学生伤害的;
3、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比如学生有天生心脏病的;
4、学生自杀、自伤的,比如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跳楼身亡的;
5、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比如校园比赛;
6、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所以,学校组织了篮球比赛,学生因为参加比赛受伤的,而该比赛其实属于对抗赛,所以难以保证不发生意外。因此,一般学校在其中不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校园暴力的判刑规定及具体年龄要求。文章指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特定罪行应负刑事责任。同时,校园暴力分为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应采取措施预防并应对。为应对校园暴力,需具备依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并搜集证据及时报告。每个人都应承担
校园暴力证据收集的法律指导。在了解受害事实并与受害者充分交谈后,首要任务是收集可靠证据。证据收集步骤包括记录受害经过、保存诊断书、截图保存证据等。在收集到确凿证据后,与学校和施害学生父母沟通,使对方承认错误。同时,校园暴力后的维权措施要注意保证人身安
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件中,不同责任主体的职责界定。明确了学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因接受学生入学而承担监护职责,但在教育、管理和保护方面有过错时需承担责任。同时,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委托给学校,但必须达成明确约定。校园伤害事件中,第三人包括校外第三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第三人侵权导致学生在学校受伤,第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如果能够证明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学校则不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