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的订立必须由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且真实地表达其意思,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只有满足这些要件,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该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遗嘱必须真实地表达遗嘱人的意思,任何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也是无效的。伪造的遗嘱同样无效,而遭到篡改的遗嘱,其篡改的内容也是无效的。
当遗嘱继承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的方式进行协商,就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达成一个各继承人都愿意接受的协议,然后按照协议进行遗产分割。
在自行协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平等自愿原则:协商必须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协议也必须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达成。
(2) 合法原则:协商解决遗嘱继承纠纷的前提是分清是非,根据继承方面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来衡量。协商达成的协议本身也必须合法。
(3) 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当事人在协商过程中不得以损害国家、社会利益或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为代价来达成协议。
当自行协商不成时,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继承法为依据,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调解纠纷,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让步,达成协议。调解协议达成后,各当事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和履行。
当自行协商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均未能解决纠纷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继承纠纷不能通过仲裁解决,因此,当事人之间不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在发生遗产继承纠纷后,当事人可以选择自行协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问题,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关于遗嘱的有效性和失效情况。遗嘱的有效性取决于遗嘱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和财产处分的合法性。遗嘱失效的情况包括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违背遗嘱人真实意思、遗嘱处分无权财产、伪造的遗嘱和被篡改的遗嘱。遗
立遗嘱人为防止遗产继承纠纷,通过见证人和代书人作为见证,订立遗嘱的过程。遗嘱中明确了立遗嘱人的财产情况、处理方式和继承人,并强调尊重遗愿,和平处理遗产继承事宜。此外,遗嘱还规定了一式三份的复制及修改撤销方式。
代书遗嘱的定义和要求以及代书人的资格要求。代书遗嘱必须满足遗嘱人口述、见证人见证、代书人记录等条件,并且代书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是继承人或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人,以确保代书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如何书立有效的遗嘱以及如何选择公证人。针对提问者的情况,建议其根据法律规定选择合适的遗嘱形式进行书写,考虑到妻子的继承权和女儿的财产分配,并且需要注意母亲的遗产继承情况是否处理得当。为了确保遗嘱的有效性,应该选择公证人或律师事务所进行见证手续。同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