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情况下,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对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限为10日,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为5日,计算起始日为收到判决、裁定书的第二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不满意,有权以书状或口头方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起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起上诉。
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
第二百三十条规定,对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对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计算起始日为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开庭审理。然而,如果合议庭在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意见后认为事实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可以选择在案件发生地或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对于共同犯罪案件,未提出上诉或对判决未提出抗诉的第一审被告人应当参加法庭调查,并有权参加法庭辩论。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起上诉的情况下,第一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对于应当送监执行的第一审刑事被告人同时又是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情况下,在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结前,可以暂缓送监执行。
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和抗诉案件时,由三至五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可以选择在案件发生地或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程序和类型。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程序。抗诉的提出主要基于原裁判存在问题,如认定事实错误、证据不确实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审抗诉与再审抗诉的区别,包括抗诉对象、权限、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抗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的流程。抗诉程序包括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退回检察院,被告人无法联系时也要退回,并要求检察院补充证据。同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二审法院应开庭审理的情形。另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开庭后一般两个月内会下达判决书,特殊情况可延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刑事诉讼法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如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免除处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起诉的定义和刑事案件的起诉流程,包括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此外,还提及了不同阶段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