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情况下,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对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限为10日,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为5日,计算起始日为收到判决、裁定书的第二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不满意,有权以书状或口头方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起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起上诉。
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
第二百三十条规定,对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对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计算起始日为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开庭审理。然而,如果合议庭在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意见后认为事实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可以选择在案件发生地或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对于共同犯罪案件,未提出上诉或对判决未提出抗诉的第一审被告人应当参加法庭调查,并有权参加法庭辩论。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起上诉的情况下,第一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对于应当送监执行的第一审刑事被告人同时又是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情况下,在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结前,可以暂缓送监执行。
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和抗诉案件时,由三至五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可以选择在案件发生地或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二审程序则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环节。在宣判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
抚养权纠纷的告诉期限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抚养权纠纷的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上诉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审结。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确定抚养权的离婚程序,包括不同情况下子女的抚养安排和抚养关系变更的情形。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并已过上诉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已过期则不能再上诉。同时详细阐述了上诉的程序、提起条件及哪些人有权提起上诉,包括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