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帮助电信诈骗犯取现钱构成诈骗罪吗

帮助电信诈骗犯取现钱构成诈骗罪吗

时间:2021-12-31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3978
帮助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取现的,如果在事前有通谋的,以共同犯罪处理,构成诈骗罪。如果没有通谋,但明知是诈骗所得的,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除外。关于帮助电信诈骗犯取现钱是否构成诈骗罪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帮助电信诈骗犯取现钱构成诈骗罪吗

1、帮助电信诈骗犯取现钱的,是否成诈骗罪,并且按以下情形处理:

(1)如果明知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得,帮助犯罪分子取现的,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责任;

(2)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帮助取现不构成刑事犯罪;

(3)如果事前有通谋的,按共同犯罪处理,会构成诈骗罪。

2、法律依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三、全面惩处关联犯罪  (五)明知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下列方式之一予以转账、套现、取现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

(1)通过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刷卡套现等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2)帮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

(3)多次使用或者使用多个非本人身份证明开设的信用卡、资金支付结算账户或者多次采用遮蔽摄像头、伪装等异常手段,帮助他人转账、套现、取现的;

(4)为他人提供非本人身份证明开设的信用卡、资金支付结算账户后,又帮助他人转账、套现、取现的;

(5)以明显异于市场的价格,通过手机充值、交易游戏点卡等方式套现的。

二、电信诈骗的类型有哪些

1、电话欠费:不法分子冒充电信部门工作人员、警务人员致电事主,告知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捆绑了欠费电话及银行账户,涉嫌洗钱,事主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急于澄清自己,便将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此类诈骗多使用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

2、刷卡消费:不法分子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其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并提供查询电话。用户如果回电,即被告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应到atm机上进行加密操作,逐步被引入“转账陷阱”。

3、通知退款:不法分子冒充税务局、邮政局、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多收款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所用号码多为00019*(国际ip电话),其提供的电话号码一般为4006*付费电话或铁-通“一号通”电话。

4、虚假中奖:不法分子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以兑奖须交所得税、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为由,指引受害人将钱汇至其提供的账户。

5、低价购物: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并以先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才能进一步办理为由,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 诈骗罪夫妻唯一住房会没收吗

    诈骗罪中夫妻唯一住房是否会没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房屋是合法财产,则不会被没收,但如果房屋是诈骗所得且非生活必需品,则可能会被没收。文章还讨论了被诈骗的钱能否追回的问题,指出需要综合考虑追回可能性、积极配合警方以及追缴赃款的归属等方面。

  • 电信诈骗法条判刑几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于诈骗公私财物的犯罪,根据不同数额的情况,将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如果诈骗数额不足4000元,则判处罚金刑;如果数额在4000元以

  • 诈骗的立案流程

      目前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其实生活中的一些诈骗案件的话也是非常多的,虽然说现在国家对于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非常大,但还是有打击不完的犯罪分子,所以对于诈骗来说的话其实手段也是非常让大家惊奇的。那么,诈骗的立案流程?  对立案材料的处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

  • 集资诈骗罪是否构成死刑犯罪
  • 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罪名一样吗
  • 电信诈骗属于侵权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