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捕后,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罪行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没有必要逮捕。如果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或者妨碍诉讼顺利进行,应当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罪行较重,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如果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不会造成社会危险,并且没有逮捕的必要,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如果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代为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以书面形式提交。
(1)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在7天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2) 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3) 司法机关根据案情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公安机关应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要求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取保候审期满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刑事诉讼法》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以及其他特定情况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等,可以取保候审。而累犯、犯罪集团主犯等严重犯罪者
职务侵占罪的取保候审情形与刑事责任。取保候审针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形。职务侵占罪刑事责任包括侵占数额较大或巨大的公司财物,将面临有期徒刑和可能并处没收财产。公司法责任涉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
对外国人实施拘留审查的步骤和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当外国人经过盘问仍不能排除嫌疑时,可实施拘留审查,并需出示拘留审查决定书,询问期限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拘留审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日,案情复杂可延长至六十日。被拘留审查的外国人应羁押在拘留所或遣返场所。
关于故意伤害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一年后的处理方式。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不能中断。对于到期的情况,应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包括申请、决定和执行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