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老人去世后,继承人继承遗产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然而,遗产继承纠纷涉及到的诉讼时效是有限制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超过二十年,则不得再提起诉讼。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如果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情况下,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如果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情况下,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情况下,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夫妻共有财产属于死者配偶一方的财产,而家庭共有财产中属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都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人身权是不可继承的。
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是国家或有关单位给予被继承人家属的物质帮助,也不属于遗产继承的范畴。
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承包地、承包山林,以及承包的果园、鱼塘等特定的土地和财产也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被继承人生前租赁的财产或已经作为赠与的财产也不属于遗产继承的范畴。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不赡养老人是否影响抚恤金的分配问题。抚恤金并非遗产,不能用于继承,其分配是按照亲属关系进行的。对于不赡养老人的人,应减少或不分给予抚恤金。文章还介绍了可继承财产的范围,包括个人合法财产、承包收益等,并强调了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别。
放弃财产继承声明书能否提前写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放弃继承权声明书不能在被继承人去世前提前准备,只能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本文旨在分享这一法律知识,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律师。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