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制减刑是指对特定的犯罪分子,限制其获得减刑时间、减刑期间的规定。
2、限制假释是指限制犯罪分子获得假释的规定。
3、限制减刑、限制假释的规定如下:
(1)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2)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3)贪污罪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第八十一条
在对象上面满足了条件还不行,这只是适用假释其中的一方面要求。另外,还要求罪犯在服刑期间是积极接受了教育改造、保质保量的完成劳动任务,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想法和决心,当然坐牢的时候还要严格遵守监狱方面的规定和纪律,对自己之前所犯的罪刑有悔改之心,同时自身也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其中,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按照法律中的规定,这需要结合实际的一些情节、因素,综合分析考虑之后,才能确认是否真的不再具有再次犯罪的可能。并不是罪犯简单的说一句,以后自己不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就可以确定其真的没有再犯罪的可能。
(1)如果犯罪分子属于未成年犯的话,则在适用缓刑的时候,往往不会卡的那么严,也就是说会适当的放宽条件限制。这其实也是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优待,毕竟未成年犯还小,主要还是以教育为主,而刑事处罚为辅。
(2)其次,要是经过认定,罪犯属于共同犯罪当中的主犯或者构成惯犯(有多次犯罪记录)、犯罪集团里面的首要分子、所犯之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另外罪刑达到了规定的严重程度,有以上这些情况的罪犯,实际也是不能适用假释。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判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贪污或受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在30万以上和更多的都属于犯罪金额较大情形。刑期视金额大小而定,并可能伴随罚金或没收财产。特别严重的犯罪可被判处死刑或死刑缓期执行,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建立该制度有助于国家掌握犯罪信息,制定和调整刑事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并保障犯罪人员的合法权益。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所进展,但仍需按照基本要求逐步推进,包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框架内工
无期徒刑假释的相关条件和限制。法律依据上,犯罪分子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刑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并表现悔改态度等才能申请假释,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不受执行刑期限制。假释条件包括实际执行时间、监规遵守情况、悔改态度和是否再犯罪等。累犯及严重暴力犯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