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假案自首会怎么处罚

时间:2022-01-24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6593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报假案后自首的,不构成犯罪,给予行政拘留、罚款的治安处罚,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构成犯罪的,按诬告陷害罪处罚,但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关于报假案自首会怎么处罚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报假案自首的处罚规定

1. 报假案不构成犯罪的处罚

(1) 对于报假案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但可以减轻或不予处罚。

① 一般情况下,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② 情节较重的情况下,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 构成犯罪的处罚

对于构成犯罪的报假案,将依据诬告陷害罪来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① 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② 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百四十三条。

二、遇到违法犯罪行为如何报案

1. 保持冷静、确定损失

当遭遇网络诈骗时,需要保持冷静,切勿慌张。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损失,如钱财、物品等。如果被骗财物为游戏道具、游戏币、账号或其他虚拟物品,应先联系相关游戏、软件或网站的管理员进行处理,并可列出损失清单供报案使用。

2. 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确定损失后,必须尽快报警,不要再与网络诈骗者联系,以防止二次受骗。有些受害者急于追回损失,在未报案的情况下私下联系网络诈骗者,并轻信其提供的退款、退物谎言,导致二次受骗,进一步扩大损失。

3. 采取措施、尽快止损

报警后,应采取措施进行止损,例如尽快联系开户银行,要求冻结被骗账户,为联系银行、报警进一步止损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4. 搜集证据、妥善保存

网络诈骗者通常通过QQ、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等媒介与被害人联系。受害者首先要保存所有证据,包括交易记录,最好有银行的交易记录,并保存网络聊天记录和与对方的联系方式。

5. 选择正确的报案地点

被骗人可以选择在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诈骗结果发生地或嫌疑人住所地报案。如果你清楚犯罪嫌疑人的所在地,也可以去其所在地报案。两地警方任何一方接到报案后均应受理(受理并非立案)。

6. 如实反映案件情况

公安机关破案主要依据被害人的陈述以及犯罪人在计算机网络上遗留的数据信息,利用专业技术和工具分析判断犯罪人的相关情况,追踪犯罪所使用的计算机终端的位置和相关数据,以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开展侦查工作。有些受害人因受到网络诈骗的懊悔和羞愧,很少报案,或者即使报案也隐瞒事实,给公安机关破案增加了难度。对网络诈骗案件的案情分析,主要根据被害人的陈述以及犯罪人在计算机网络上遗留的数据信息,利用专业技术和工具分析判断犯罪人的相关情况,追踪犯罪所使用的计算机终端的位置和相关数据,以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开展侦查工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手续

    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手续流程。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需要完成一系列手续,包括临时居留登记、就业体检、申请就业许可证、办理“Z”签证邀请函等。用人单位在聘用外国人时也必须先申请就业许可,并确保外国员工持有职业签证入境。如果外国人变更用人单位,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行政违法行为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问题。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校园欺凌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若调解无效,将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处罚。

  • 校园冷暴力:一种形式的校园欺凌

    校园冷暴力这一校园欺凌的形式,指出其普遍存在于高校中,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个性摩擦和矛盾未及时合理解决导致。文章还引述了相关法律规定,如《治安管理法》中关于民间纠纷、威胁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殴打他人等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校园冷暴力的治理,需依法进行

  • 被派出所传唤的含义

    被派出所传唤的含义,包括治安传唤的定义、法律依据、分类及程序要求。被派出所传唤通常指治安传唤,分为治安传唤和司法传唤两类。根据相关法律,公安机关可依法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调查,可采取强制传唤措施对逃避或拒绝接受传唤的人进行处理。

  •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
  • 工伤鉴定结果不满意,如何应对?
  • 未成年人抢劫罪的法律处理方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