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
2. 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
3. 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直接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先予执行的条件。首先,当事人提出申请且需求紧急;其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明确,且对未来判决有预期;最后,被申请人必须具备履行能力。申请过程包括递交申请书,经法院审查后裁定是否先予执行。对裁定不服可申请复议,但执行不因此停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责和申请流程。该中心为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服务。申请法律援助的途径包括法院指定和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人需按照流程递交相关材料。对于不予援助的决定,申请人可提出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