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 > 认定构成非法集资标准是什么

认定构成非法集资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2-02-09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6920
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等活动。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包括:未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等,而认定集资诈骗的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集资诈骗行为。关于认定构成非法集资标准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认定标准

(1) 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

(2) 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

(4) 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2. 集资诈骗的认定标准

(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以下行为:

- 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

- 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2、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1. 犯罪的目的不同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目的是通过吸收公众存款进行赢利,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

2. 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方法不同

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不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

3. 侵犯的客体不同

集资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也侵犯了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在某些情况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无法兑现其在吸收公众存款时的承诺,甚至给投资人、存款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然而,这种损失与行为人目的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的目的不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父母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

    父母参与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如果父母明知提成来自非法集资,则需承担法律责任。非法集资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数额大小,刑期和罚款不同。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等。父母参与非法集资

  • 非法集资的个人刑事处罚

    个人非法集资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根据数额大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的界定标准和特征要件,对于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和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利于正确区分罪

  •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作案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强制诱骗等手段。为防范非法集资,公众应认清其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 集资诈骗的法律解释

    集资诈骗的法律解释。文章介绍了集资诈骗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件,包括非法集资行为、欺诈行为以及给受害者带来的财产损失等要素。文章还详细阐述了集资诈骗的危害,包括破坏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现行法律对集资诈骗的制裁措施,包括刑事处罚

  • 一、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标准
  • 集资诈骗罪的刑罚规定
  • 非法集资罪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