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 > 认定构成非法集资标准是什么

认定构成非法集资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2-02-09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6920
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等活动。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包括:未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等,而认定集资诈骗的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集资诈骗行为。关于认定构成非法集资标准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认定标准

(1) 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

(2) 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

(4) 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2. 集资诈骗的认定标准

(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以下行为:

- 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 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

- 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2、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1. 犯罪的目的不同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目的是通过吸收公众存款进行赢利,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

2. 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方法不同

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不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

3. 侵犯的客体不同

集资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也侵犯了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在某些情况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无法兑现其在吸收公众存款时的承诺,甚至给投资人、存款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然而,这种损失与行为人目的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的目的不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银行员工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

    银行员工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以及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和危害。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或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达到一定数额即可追诉刑事责任。非法集资主要特征包括未经批准筹集资金、承诺给予投资回报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等。其危害包括扰乱

  • 挂名法人代表参与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

    挂名法人代表参与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明确指参与非法集资行为的法人代表会受到刑法中相关规定的惩处。挂名法人代表存在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多重风险,且特定情况下还可能面临人身自由风险。因此,担任公司法人代表需谨慎,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问题。企业向顾客提供预储值服务并承诺优惠,若吸纳资金数额较大且未经审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仅为顾客办理会员卡用于打折等合法经营行为,则不构成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涉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集资者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

  • 刑法中非法集资两千万判几年

    刑法中非法集资的判决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解释,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单位在100万元以上等情况下,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解释了集资诈骗的数额认定标准。最终,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还需考虑资金用途、归还数额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

  •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 非法集资会构成哪些犯罪
  • 非法集资会没收老婆的财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