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同居关系可以通过自行分开来解除。但如果男女双方在1994年2月1日之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且目前已经符合结婚登记条件,那么应该视为事实婚姻,不能自行解除同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依法补办结婚证后,办理离婚登记。或者可以直接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经法院调解无效后,确认双方感情破裂的情况下,可以判决离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条的规定:
(一)对于男女双方在1994年2月1日之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且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情况,应按照事实婚姻处理。
(二)对于男女双方在1994年2月1日之后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补办结婚登记。如果未补办结婚登记,依据本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处理。
通常情况下,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可以让子女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合与子女共同生活;
(2)有抚养条件但不履行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实无法随母方生活。
如果父母双方协议让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且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没有不利影响,可以予以准许。
对于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如果父方和母方都要求子女随其生活,可以优先考虑以下情形:
(1)已经做了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2)子女已经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3)母方没有其他子女,而父方有其他子女;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的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不适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如果父方和母方都具备抚养子女的条件,并且都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已经单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并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可以将此作为子女随父方或母方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对于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随父方或母方生活发生争执的情况,应当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相关内容,包括同居关系的解除、婚姻无效的宣告、离婚案件中婚姻无效的情形、无效婚姻案件中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时限和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等。同时,还涉及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的约束力、变更或撤
同居子女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及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问题。协议具备合同法规定的要件即具有法律效力。抚养费标准根据是否有固定收入而定,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无固定收入的可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确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
事实婚姻的法律认定和处理方式。对于在特定时间点之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同居关系,视为事实婚姻。当事人起诉离婚时,法院按照离婚案件处理。若在特定时间点后未办理结婚登记,则须补办手续,否则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对于离婚后仍共同居住并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对于没有领结婚证的双方,如果打算分开,可协商解除并签订协议,明确财产分割、孩子抚养等问题。若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可直接分开或向法院起诉。此外,解除同居关系后需保留相关证据以避免重婚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