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打架斗殴的寻衅滋事行为,致人死亡的,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等罪,要依据实际案情确定触犯什么罪名,然后依据触犯的罪名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
(一)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这里的情节恶劣的,主要是指经常性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造成恶劣影响或者激起民愤的;造成其他后果的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行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或者侮辱妇女的,则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缺陷与完善需求。一方面,现行刑法未将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纳入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范围,导致一些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缺乏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规定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有必要完善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及其中情节恶劣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追诉期限由可能判处的最高刑决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认定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包括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并说明了当案件中存在这些行为之一时,应被认定为情节恶劣。
聚众闹事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我国刑法中没有聚众闹事罪的规定,如果聚众闹事构成犯罪,则被视为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包括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如随意殴打、追逐拦截、强拿硬要等等。认定寻衅滋事罪时,需考虑行为方式、直接危害结果、行为时间和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一
寻衅滋事罪与涉黑罪的区别,指出寻衅滋事罪并不等同于涉黑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包括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等。历史沿革上,寻衅滋事罪源于流氓罪,后独立成罪。刑法修正案八曾对其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