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刑事案件哪些人员不得担任见证人

刑事案件哪些人员不得担任见证人

时间:2022-02-2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9217
在刑事案件中,不能担任见证人的人包括: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具有相应辨别能力或者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等。关于刑事案件哪些人员不得担任见证人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刑事案件哪些人员不得担任见证人

1、在刑事案件中,不能担任见证人的人包括:

(1)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具有相应辨别能力或者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2)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

(3)行使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组织辨认等监察调查、刑事诉讼职权的监察、公安、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其聘用的人员。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条

二、刑事案件对证人作证的要求有哪些

(一)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但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二)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 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三)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但是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四)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五)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六)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主权原则

    主权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外国人在中国进行刑事诉讼的适用规定和管辖权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信守国际条约原则、诉讼权利同等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包括国际条约的适用、国内法的规定、国际法原则的体现以及平等对待的原则。

  • 上诉人信息

    陈××因盗窃一案不服××市××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并提起上诉的内容。陈××在审讯过程中受到压力,被迫捏造犯罪事实,认为原审法院的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因此提出上诉,请求重新审理并依法宽大处理。

  • 涉外刑事辩护需要经过哪些审理程序

    涉外刑事辩护需要经过的审理程序以及刑事辩护内容。涉外刑事案件的审理需注意司法制度、公开审理、交流工具及翻译服务等方面。刑事辩护包括自我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等方面。在解决法律难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 刑事案件开完庭后宣判期限

    刑事案件开完庭后的宣判期限以及律师的后续工作。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在两个月内宣判,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对于特殊情况可延长。律师在宣判后仍有后续工作,如与法官沟通罚金、赔偿等问题,以及文书签收等。若委托的只是某个阶段的代理,则该阶段程序终止后,律师工作结束

  • 刑事案件一审审理时间多长时间
  • 原告翻供会有什么后果,刑事案件原告翻供的影响
  • 短信威胁要杀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