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需要出庭作证。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九条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并且这种缺陷或者年幼要达到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程度时,才能排除其证人资格,而是否达到了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程度,不能以个人主观判断,必须由专门人员的鉴定来确认。
证人必须有作证能力,对于证人的作证能力应当采取推定法,即推定每一个人都有作证能力,如果要否定一个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
(二)证人只能是自然人,单位或者组织出具的证明材料,只能以书证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证人证言的形式出现。
(三)证人证言必须坚持个别化原则,即一人一证,利用座谈会形式形成的材料不能作为证人证言使用。
(四)证人的身份是由于他(们)对案件情况的感知在客观上与案件之问形成了相应的证明关系所决定的,因此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证人不能由办案人员随意指定或更换。
证人必须亲口陈述或亲笔书写证言,除办案人员制作笔录以外一般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这种不可替代性同时决定了证人作证的优先,即当诉讼中的证人身份形成以后,他(们)将不可以在诉讼中担任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及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五)证人是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的人,因此“所有知道案情的人都是证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六)见证人,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办案人员要求对诉讼中的某些法律行为进行见证的人。
不出庭作证的正当理由,包括健康原因、交通不便和不可抗力等因素。若证人无理由拒绝出庭作证,将面对强制出庭、训诫和处罚等后果。此外,证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地位,必须了解案情,具有作证义务性,并需如实作证。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报考公务员或申请入党的影响。文中指出,如果孙子没有加入这些政治背景相关的活动,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但报考公务员和申请入党时,政审环节会审查家庭背景,爷爷的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孙子政审不通过。文章还介绍了直系血亲的定义
未成年杀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问题。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证据材料欠缺或矛盾,以及户籍证明权威性受挑战。审查原则包括准确查明年龄、有利于被告人、实事求是、灵活适用。审查方法包括审查书证、听取供述和辩解、调取证人证言以及慎重运用骨龄鉴定。完善未成
行政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证人需出示身份证件,法院会审查其作证能力。为保证证言可信度,证人不得旁听案件审理,询问时也不允许其他证人在场,但可以组织证人对质。在特殊情况下,证人可以不出庭,提交书面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