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法第35条的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如果股东抽逃出资,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其改正,并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若该行为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本条款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和第二百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二条的规定,公司股东有以下行为可被认定为抽逃出资:
根据该解释的第十四条规定,公司债权人可以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无法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同时,对于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人民法院也将予以支持。
换言之,如果公司股东抽逃出资导致公司无法清偿或完全清偿债务,债权人有权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并要求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抽逃出资股东,其他债权人不得提出相同的请求。即使提出了,人民法院也不会支持该请求。
公司法人被执行高消费是否会影响个人财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企业间没有大规模资金流动,不会涉及个人财产。但对于个人独资企业或股东与公司款项混淆的情况,司法机构可能会提取法定代表人的财产作清偿。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婚内如何拥有个人财产的
公司法人能否起诉公司的问题。当公司法人遇到与公司纷争或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时,有权利依法提起诉讼。法定代表人可以代表法人或业主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法》规定,股东也可以起诉违反法律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文章还涉及个人管理公司账户的问题,
开公司法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涉及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当公司法人被判刑时,公司应该如何应对,包括变更法定代表人和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等内容。
《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