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以下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非法经营行为,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非法经营行为,可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上述《刑法》规定,非法经营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以上行为均属于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具体情况,非法经营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一) 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涉港澳台电信业务
1. 经营去话业务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 经营来话业务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3.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涉港澳台电信业务,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进行非法经营活动的。
(二) 非法经营外汇
1. 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数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2.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违反有关外贸代理业务规定,采用非法手段,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凭证、商业单据,为他人向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数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 居间介绍骗购外汇数额在100万美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 非法出版物
1. 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2. 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3. 个人非法经营报纸5000份或期刊5000本或图书2000册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500张(盒)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报纸15000份或期刊15000本或图书5000册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500张(盒)以上的。
4.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非法经营数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5. 个人或单位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涉嫌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其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的区别。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其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资,侵害客体主要是公司或债权人的权益及公司登记管理制度。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在主体、主观方面、
网络电信诈骗的立案标准及相关司法解释。网络电信诈骗的金额立案标准为3000元以上,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依法惩处。根据不同情形,可以酌情从重处罚。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时,既遂与未遂的量刑也有具体规定。对于被告人,应严格控制适用缓刑的范围和条件,并侧重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