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有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服从监督。
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有义务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有义务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被判处管制的罪犯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时,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这些义务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十九条。
对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在管制执行期间实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如果符合劳动教养条件,则可以决定进行劳动教养。治安拘留的情况下,治安拘留时间不计入管制期限。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实施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犯罪分子再次犯罪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由于管制和拘役、有期徒刑不属于同一刑种,执行的方法也不同。在刑法中尚无具体规定如何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于新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执行完毕后,再执行之前未执行完的管制刑罚。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刑法中关于羁押期限与刑期折抵的关系。羁押期限可折抵刑期,仅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期限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具体折抵规定为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等,羁押期限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监管,且需获得批准才能行使言论等自由权利。他们还需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迁居需经过批准。同时,他们在劳动中应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不同刑罚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与执行规定。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计入刑期;死刑或无期徒刑附加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