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诈骗立案后,不一定立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经济诈骗立案后,不一定立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对符合拘留、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拘留、逮捕;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诈骗罪中夫妻唯一住房是否会没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房屋是合法财产,则不会被没收,但如果房屋是诈骗所得且非生活必需品,则可能会被没收。文章还讨论了被诈骗的钱能否追回的问题,指出需要综合考虑追回可能性、积极配合警方以及追缴赃款的归属等方面。
信用卡逾期十万多没钱还的情况下是否会被拘留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若被执行人确实无力支付,不会承担拘留责任。但如果有支付能力却恶意隐瞒或转移财产,可能会面临拘留或罚款。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未还可能会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
信用卡套现是否构成犯罪是一个让许多人困惑的问题。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使用虚假交易等手段对信用卡进行套现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将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罪或信用卡诈骗罪。判断信用卡套现的标准包括信用额度与本人条件不符、大额消费频繁、选择高风险刷卡方式以及迅速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