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 行人逆行交通事故,如何认定责任

行人逆行交通事故,如何认定责任

时间:2022-04-21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16430
行人逆行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来认定责任。行人逆行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管理部门会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确定交通事故是如何发生的,行人的逆行是主要原因的,行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行人的逆行不是主要原因的,机动车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关于行人逆行交通事故,如何认定责任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行人逆行交通事故,如何认定责任

1、行人逆行发生交通事故后,必须根据双方的情况来认定责任。

2、行人有逆向行为,然后和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经过调查,认定交通事故是由行人的逆行造成的,应当由行人承担责任,交通事故是由机动车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应当由机动车承担责任,行人和机动车都有责任的,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的情况来确定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二、交通事故的赔偿情况

1、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2、行人和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人没有过错的,应当由机动车承担赔偿责任,行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3、行人有逆向的行为,然后和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交通事故因行人的过错发生的,行人应当承担责任;交通事故是机动车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应当由机动车承担责任;行人和机动车都有过错的,应当确定主、次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作为原告的情况,应处理所有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的权益,不能仅列其中一人。机动车损害赔偿主体资格和责任认定方面,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单位或车

  • 顺风车司机酒后开车,发生事故乘车人要担责吗?需要。

    一起酒后驾驶顺风车造成交通事故的案子。司机张某明酒后驾车导致乘客李某强受伤,虽然交警认定司机全责,但乘客李某强在明知司机酒后驾车的情况下未加劝阻并继续乘坐,也存在重大过失。根据法律,乘客应承担部分责任,因此司机张某明承担80%的民事责任,而李某强承担

  • 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办案流程

    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办案流程,包括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立案破案、侦查终结等环节。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载明事故基本事实、成因及当事人责任,它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办案人员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必须准确掌握立案标准,区分是否适用一般事故处

  • 交通事故工伤的法律认定和待遇问题

    交通事故工伤的法律认定、双重赔偿、待遇问题以及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区别。交通事故工伤包括在上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伤并负次要责任,以及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情况。受害人可同时获得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双重赔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待遇方面,工伤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和效力
  • 法院执行费的收取标准与相关规定
  • 劳动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的赔偿金额计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