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继承的表示。一旦接受继承开始后,如果有遗赠协议存在,受遗赠人可以按照遗赠协议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应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如果存在遗嘱,应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如果存在遗赠扶养协议,应按照协议办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如果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将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将视为放弃受遗赠。
(1) 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权利: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如果到期没有表示,将视为放弃受遗赠。
(2) 要求遗嘱执行人按照遗嘱的指定给付遗嘱财产的权利。
(3) 当受遗赠权遭受非法侵害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给予保护。
(1) 在附义务的遗赠中,受遗赠人完成义务后方能接受遗产。对于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如果义务能够履行,但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遗产部分的权利。相应地,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受益人应按照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并接受遗产。
(2) 受赠人行使受遗赠权时,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3) 受遗赠人行使受遗赠权时,不得损害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特留份额。
(4) 应依法缴纳不动产契税。继承开始后,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如果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将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将视为放弃受遗赠。
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问题。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而可以是公民或其他集体所有制组织。协议具有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双方需严格遵守。若一方违约,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被害人婆婆是否算作扶养人的问题。法律规定扶养人不能是遗赠人的法定继承人,而被扶养人包括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和受害人的父母。对于家庭养老模式,婚姻法采用了传统模式,包括法定扶养义务、或然义务和附条件义务。在被害人父母年龄超过
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时,双方应具备的条件及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遗赠方需有可处分赠与的财产,扶养人应有扶养能力,且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或集体组织。若扶养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扶养义务,遗赠方有权在生前取消或修改遗赠承诺。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遗赠条
赠与合同的撤销情形。赠与合同可被撤销的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以及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赠与人的义务,包括交付赠与物和担保赠与物瑕疵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