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具备行为能力。即使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事后恢复了行为能力,其所立的遗嘱仍然无效。如果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具备行为能力,但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这并不会影响遗嘱的效力。对于患有聋、哑、盲等生理缺陷但没有精神病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因此也可以立遗嘱。
2. 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必须真实反映其意思。被胁迫或欺骗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伪造的遗嘱也是无效的。如果遗嘱被篡改,那么篡改的内容也是无效的。
3. 遗嘱人必须拥有对遗嘱中所处分财产的处分权。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丈夫在未经妻子同意的情况下处分了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此外,如果遗嘱人在生前的行为与遗嘱所表达的意思相矛盾,导致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所有权转移或部分转移,那么遗嘱将被视为被撤销或部分撤销。
4. 遗嘱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5. 遗嘱可以采用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如果存在遗嘱,则按照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如果存在遗赠扶养协议,则按照协议办理。
继承权在男女之间平等。
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一)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那么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去世,那么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可以代位继承。
如果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去世,那么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以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通常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1. 遗嘱继承的事实构成包括被继承人在生前合法有效地立有遗嘱,并且立遗嘱人已经去世。
2. 遗嘱继承直接体现了被继承人的遗愿。
3. 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相同的,但遗嘱继承不受法定继承顺序和应继份额的限制。
4. 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的效力。
婚后房产父母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一般来说,若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父母有继承权;若房产为一方个人财产或有特殊约定,需按照法律规定和约定处理。此外,婚后父母在房产证上加名字通常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证据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婚后买房的出资和
离婚后财产继承的办理方式。首先,若离婚时已进行财产分割,则按协议或法院判决处理,不再涉及继承。其次,若一方去世,其遗产按法定或遗嘱继承,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办理继承手续。对于婚后出轨导致的离婚,财产分配遵循法律规定,无过错方在分割财产时可能得到更多考虑
离婚后保险财产的继承问题。保险财产归属和继承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涉及保险的购买时间、指定受益人情况、保险合同条款等因素。若保险在婚姻期间购买且未明确指定受益人,通常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若明确指定受益人,则归受益人所有。离婚后保险财产的继承需依据法律
婚前房子在二婚时的继承权问题,以及离婚后再婚婚前房产的归属问题。婚前房产在二婚时有继承权,但具体继承方式需根据房产情况、产权登记和遗嘱等因素综合判断。离婚后再婚,婚前房产通常归原所有者所有,但共同出资等特殊情况可能会影响房产归属。此外,婚前房产在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