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是否能够继承财产,答案是肯定的。精神病人享有与其他公民一样的继承权。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权包括两种含义:
二、精神病人的继承权
精神病人在没有丧失继承权的法定情况下,享有继承权。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三、法律依据
精神病人的继承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根据该条款,自然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此外,自然人还可以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个人。同时,自然人也可以根据法律设立遗嘱信托。
确定继承遗产的范围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确认:
需要查明公民死亡后遗留的财产是否是合法取得的。公民生前非法取得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需要查明公民在生前实际占有的财产是否确实享有所有权。如果是向他人租借的财产,则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需要严格区分公民个人财产和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果是共有财产,则应先进行分割,再进行继承。
某些被继承人不可转让的人身性权利,如受扶养赡养的权利,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病残人员补助金等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需要明确公民死亡后遗留的财产在其生前是否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
需要查清抚恤金、生活补助费及保险金是否已明确了受益人。如果已经指定了受益人,则属于该受益人所有,不属于遗产的范围。
现金作为个人财产继承的合法性,依据《继承法》规定,现金可继承的前提是合法所得。遗产包括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收入、房屋、储蓄等。遗产继承方式主要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按照法定顺序进行。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均可成为继承人。
转继承的条件和对象。转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相继去世情况下的继承方式。其发生需满足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去世且未实际取得遗产的条件。转继承的对象为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他们只能继承被转继承人应得的遗产份额。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