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份公司外资比例必须高于25;
2、发起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新设和变更两种形式,新设是指五个以上发起人共同签定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设立一个新公司;变更设立是指已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投资者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 原企业经审计的净资产按照1:1折为股份公司的总股本, 原股东按照原股权比例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将原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3、变更设立股份公司,还有一个严格的条件,即原外商投资企业应有最近连续三年的盈利记录。原企业的投资者作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或与其他发起人)共同签定设立股份公司的协议、章程, 报原外商投资企业所在地的审批机关初审同意后转报外经贸部审批。变更登记为股份公司后,原外商投资企业的一切权利、义务全部转由股份公司承担。外商投资企业的中外投资者在原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中承诺的义务,应列入发起人协议及章程,同样适用所设立的股份公司;
4、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外国股东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 根据《关于外商投资股份公有关的问题的通知》规定, 上市后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的非上市外资股比例应不低于总股本的25%, 而拟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假设总股本为4亿元人民币以下)在首次发行时至少发行25%的流通股,这就要求外商投资的股份公司在设立时,外资比例应至少不低于33.4%。 但根据对外经贸部后来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 要求在上市发行后,外资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这就表示外资在设立股份公司时, 外资股份比例超过25%就可以了。若公开发行后,外资比例低于25%,则需要在对外经贸部履行变更手续,撤销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这相当于填补了外资比例在25 %以下的企业法规的空白,尽管以往实际上都已经是这样操作的;
5、对于外资股权比例的上限,一般来说,外资单个持股或关联出资合并持股占拟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得超过80%;
6、法律依据:《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条 允许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25%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存在,只是该公司不享受税收优惠等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1、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的股权转让必须得到全体股东的同意;
2、外资股权的转让必须得到企业原审批机关的核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首先,与法律对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资收购国内企业股权必须经过核准一样,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股权的转让也要经过原政府主管部门的核准.这仍然是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监管的一个主要渠道.核准的意义不只是停留在程序上,而是要外商股份转让的实质内容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因为外资股权的转让还会涉及到本文所述的诸多内容;
3、其次,股权转让得到核准之后必须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规定"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必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并报批准机关批准,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违法上述规定的,其转让无效."也即外资股权的转让合同的生效以原政府核准部门的核准和工商登记为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虽然理论上对以办理工商登记作为外资股权转让的有效条件之一有不同意见,但在实践中,仍然应当遵循现行法律的规定;
4、对向第三人的转让及其转让条件的限制;
5、合营一方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时,合营他方有优先购买权.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股权的条件,不得比向合营他方转让的条件优惠.这是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因素,保护合营相对股东的权利而作的制度设计,同样适用于中外合资企业和设立法人的中外合作企业。
干股的定义、形式、条件和约束,以及取得原因和效力。干股是股东向非股东赠与股份的一种形式,可以是附条件或未附条件的。在公司存续期间取得干股时,原有股东持股比例会相应下降。干股的效力取决于赠与协议的履行情况,而工商机关在登记变更时会依据法院判决进行变更登
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过程和协议内容。详细介绍了公司原有股东和新投资方的身份信息和持股比例,明确了增资扩股的具体条款和条件,包括增资金额、认购方式、时间等,并强调了协议生效的关键在于原股东放弃优先认缴出资权利。同时,风险提示中也指出了协议可能存在的法
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定义的其他组织的范围,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形式,以及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法人的分支机构等。此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
外资企业设立申请的程序和具体要求的文件内容。申请程序包括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章程等文件的提交,以及涉及的法律证明和资信证明文件的准备。此外,还包括与地方政府沟通获得支持的书面答复,以及外资企业设立后需要进口的物资清单等。申请程序要求文件语言、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