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主体为特殊主体,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
(4)主观方面出于直接故意。
2、法律依据:《刑法》
1、行为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即纳税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
2、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202条、第212条的规定处罚。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款、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行为方式: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4、非纳税人单独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履行税收职责的,成立妨害公务罪;非纳税人与纳税人共同故意抗税的,成立抗税罪的共犯。
5、如果有暴力抗税的行为,又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此处规定为“转化犯”的立法例。
贪污罪的分类。包括侵吞财物、窃取财物、骗取财物和其他方法等多种形式的贪污行为。其他方法还包括内外勾结、公款私存、利用回扣和合同非法占有公款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间接贪污和占有应交单位的劳务收入等形式的贪污行为,以及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贪污的行为。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和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手续。对于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福利院若虐待儿童老人且情节严重,其主要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领养孩子方面,收养人需提交一系列证件和证明,包括护照、海外居住证明等,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挪用公款罪中营利性活动的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包括存入银行、集资、购买股票等行为。不同挪用情况有不同的认定标准,涉及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非法活动等。明确区分不同情况有助于对挪用公款罪进行恰当的法律处理。
传销被骗后的钱款讨要方法。被传销欺骗后,应根据受骗金额大小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受骗金额较少的可以通过公安机关治安处理要求传销机构归还,而金额巨大的则应以诈骗案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传销活动属于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