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双方能就相关问题达成协商的,则当事人应订立离婚协议,依法申请离婚登记,经过离婚冷静期后,双方即可亲自领取离婚证。若无法协议婚的,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应进行调解。无法调解,且确认感情破裂的,应准予离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3、法院在认定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实施暴力行为的原因。一方实施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酗酒导致,有的是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导致,有的是另一方存在婚外恋导致,法院在查明暴力行为引发原因时会考虑实施暴力方行为的诱因。
(2)实施家庭暴力的次数或频率。暴力行为应当是持续性、经常性的才构成家庭暴力,因此法院一般会审查家庭暴力的次数或发生的频率。
(3)实施家庭暴力是否造成损害后果。如果仅是轻微的打骂,没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后果,法院一般不会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法院一般会以医院的诊断证明或公安机关有关部门的鉴定结论来认定损害后果是否严重。
遭遇家暴后的起诉离婚程序。首先尝试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收集家暴证据。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可提起离婚诉讼并请求损害赔偿。涉及起诉、答辩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原告需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证据,法院审查后作出受理决定并立案。如不符合要求则退回
家暴离婚起诉书的撰写方式,详细描述了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以及原告提出的一系列诉讼请求。原告请求判决离婚,并要求抚养子女、分割财产、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同时,原告陈述了结婚和子女出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离婚的理由和依据,包括是否存在家暴等法
家庭暴力是否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家庭暴力行为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受害者以及不同伤害程度下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
家庭暴力行为的分类以及证据的获取。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性暴力。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通过获取证人证言、视听资料、报警记录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同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劝阻,避免暴力事件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