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合同效力终止的条件,主要包括了以下情形:
1.合同的主要债务已经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履行,也就是法律上所说的清偿;
2.合同已经被双方当事人或者其中一方当事人合法解除;
3.一方当事人行使法定的抵消权,使合同的债务相互抵销;
4.因为债权人的原因,导致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了债务人的债务,不需要追问债权人的动机;
6.债权与债务同归于同一个人;
7.其他约定或者法定合同效力终止的情况。根据合同法,合同效力终止主要是指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这时候双方当事人就会退出合同关系。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债权债务终止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终止是指权利义务的履行停止,而失效指的是合同自始无效。
(一)合同成立的条件不同
无效合同指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有效条件,合同关系不应成立;而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是消灭已经生效的合同。
(二)合同效力不同
无效合同是当然无效,即使当事人不对合同效力提出主张,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也有权确认合同无效;而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是出现了终止合同的法定的事由,当事人行使权利使合同关系消灭,国家不主动干预。
(三)法律后果不同
合同被宣告无效后,合同自始无效,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而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主要是对将来失其效力,即合同不再履行,只有某些被解除的合同溯及既往。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各种条件,包括债务已经履行、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等。此外,还涉及委托合同的终止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终止情形。
债权债务未结清情况下合同解除与转让的相关问题。在债权债务未结清时,合同不能解除,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权利义务终止,已履行的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补救并赔偿。债权的转让需遵守法律规定,通知债务人才有效;债务的转让需经债权人同意。
违约金的定义、作用、设立目的以及在我国法律中的相关规定。违约金既是一种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也是对违约行为的经济制裁。其标准可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形式包括惩罚性和补偿性两种。我国法律对违约金的规定既强调其补偿性质,也有限地承认其惩罚性质,支付数额应
定金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的区别。定金具有担保性质,发挥担保、证约和预付款三种作用,其责任形式独立,不以实际损害为前提,适用“定金罚则”。损害赔偿是违约时的责任形式,以损害为前提,赔偿实际损失为限度,且双方独立。合同解除后的补救措施包括恢复原状、采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