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事故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的举证证明:伤者可以拿出配置辅助器具的机构出具的意见,证明确有残疾辅助器具费这一合理支出;同时伤者还可提交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或者鉴定中心出具的伤残鉴定报告,证明自己确实因伤致残,需要侵权人支付残疾辅助器具费。
2、法律依据:《民法典》
1、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范围,在界定残疾辅助器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残疾辅助器具的赔偿应当是伤情需要。换句话说,即必须是根据医生的诊断确实属于残疾,需要辅助器具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3)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不能根据加害人一方主张决定,而应当按照残疾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建议确定。另一方面,法院也会参照专业鉴定机构的意见来确定。我国较为权威的鉴定机构是民政部门的假肢与矫形康复机构。
(4)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的继续赔偿。这种情况出现在受害人的康复期限超过医疗机构认定的康复期限时,受害人可以主张加害人继续支付法院先前没有判令加害人负担的受害人的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继续赔偿的年限是5-10年。
2、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计算公式
残疾辅助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
3、残疾辅助器具费的支付
(1)在赔偿残疾用具时应注意:一是部分残疾用具还是残疾代用器官(如假眼、假发、假肢)应全额赔偿;二是需要更新的辅助器具,比如需要配备假肢的,考虑更新所需费用,未满16岁的以10次为限;未满50周岁的,以7次为限;50周岁以上的,以4次为限,结案时一次给付。其标准按照民政部门制定的国产普及型器具的标准确定。
(2)在实践中,残疾辅助器具费的支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支付;另一种是定期金支付。定期金赔偿就是判决明确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受害人存活几年,就赔偿几年,这种做法对双方来说比较合理但是定期金赔偿对于受害人及其家属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最主要的一点是赔偿义务人是否一直有给付能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采用一次性赔偿。
酒驾被吊销驾驶证期间无证驾驶的处罚规定。无证驾驶者将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并可能根据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情况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交警指挥失误、红灯过线后立即停车以及避让紧急车辆等情况下,闯红灯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违法
疲劳驾驶的法律规定和相关罚则。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被视为疲劳驾驶。对于驾驶公路客运车辆或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的过度疲劳驾驶行为,处罚更为严厉,会被罚款并记分。
疲劳驾驶车辆的危害包括驾驶人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可能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操作动作呆滞、忘记操作或短时间睡眠现象。疲劳驾驶还会导致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
根据我国刑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轻微撞人逃逸属于交通肇事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如果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