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基于双方自愿,不得包含任何欺诈、胁迫等行为。
协议条款应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医患双方均应有协商解决纠纷的意愿,积极参与协商过程。
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应达成一致意见,确保协商解决纠纷的有效性。
患方和医疗机构均应是合法主体,具备法律资格。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并在协议书上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行政法规,侧重于行政管理角度,对于医患纠纷中构成医疗事故的赔偿问题进行规定。法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应参照执行。然而,《民法通则》仍是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主要法律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符合《民法通则》基本法的精神,但其属于行政性法律规范,与《民法通则》的关系并非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此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只对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件进行赔偿,而大部分医疗纠纷案件仍需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根据民法一般原则,有损害即应进行赔偿,即“实际损失实际赔偿”。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法规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条例》在处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时应作为法律依据。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赔偿项目和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废用具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等,这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相似,充分体现了直接赔偿的原则。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行政调解在医疗纠纷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程序与要求。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的程序进行行政调解,以维护双方当事
江先生驾驶车辆与拾荒老人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的医疗费用纠纷及法律责任。事故导致老人昏迷并最终死亡,江先生垫付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后,因欠下的医药费与医院产生纠纷。因未找到老人家属,在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江先生给付医院3万余元,保险公司赔偿丧葬费用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